走進鶴崗礦業公司峻發選煤廠集控中心,巨大的電子屏上躍動的數據流如同跳動的脈搏。屏幕上“連續全負荷運轉16天”的字樣格外醒目,與數月前設備低鳴的寂靜場景形成鮮明對比。這座歷經13年風雨的選煤廠,用一場靜水深流般的變革,書寫了傳統工業企業逆境突圍的生動篇章。
低谷蓄能:檢修季里的“繡花功夫”
年初的市場調整讓生產節奏放緩,但峻發選煤廠內的忙碌從未停歇。設備維護團隊抓住這難得的空窗期,展開了一場精耕細作的設備“煥新”行動。技術骨干們將全廠設備分解為數十個單元,像繡花般逐項梳理:為磨損嚴重的輸送管道系統加裝防護層,給核心設備“穿上”新型耐磨鎧甲,就連管道銜接處的螺絲都進行了防銹處理。三個月的“保養季”里,200多項設備隱患被消除,曾經頻繁“鬧脾氣”的老舊設備重新煥發活力。
智慧調度:下好人力資源“一盤棋”
生產任務突然加碼時,人員調配成為最大考驗。廠里創新推出全新的管理模式——技能拼圖,這項管理模式打破了崗位壁壘,讓每位職工都成為可以靈活移動的“拼圖模塊”。維修能手在完成設備檢修后,轉身投入生產巡檢;操控人員經過培訓,既能值守中控臺又能進行現場操作。這種車間內的跨界,不僅緩解了人手壓力,更讓職工在多重角色轉換中提升了綜合技能。
安全筑基:織密生產“防護網”
在產量提升的同時,安檢科將全廠劃分為18個安全網格,在正常巡視的情況下,又為每個網格配備“流動巡視員”,實行多人交叉巡檢制度。與此同時,鼓勵職工用手機隨時拍攝隱患點,形成“發現—整改—反饋”的良性閉環管理。
集控中心大數據分析已滲透到各個生產環節,從原煤配比到裝車調度,都能看到智能算法的身影。暮色中,一列列滿載精煤的列車鳴笛啟程,車燈劃破漸暗的天際。從檢修期的精雕細琢,到高產期的穩扎穩打,峻發選煤廠用實踐證明:市場寒冬不是停滯的借口,而是練內功的良機。